2017-6《书法》卷首语 | 目录 | 何绍基临《石门颂》册选
农历丁酉年
2017
06
09
2017-6《书法》卷首语
第六届中国书法“兰亭奖”开始征稿,好像这届获奖入展名额特别少,所以就有很多书友抱怨,入展难度更大了云云。相对于入展人数的多少,我们更应该重新审视“兰亭奖”的分量,既然是书法界的最高奖,就不应该只是拼技术,而是重塑“兰亭精神”。什么是“兰亭精神”?或许我们可以从魏晋风度里寻找答案。陶渊明描写他恬淡纯朴的生活,写出了生活的脱俗超然,这样的逃避现实的方式是很多名士所选择和追求的。其实,当时的名士们是思治而不得,苟全性命于乱世。那些循规蹈矩,那些道貌岸然,似乎都成了一个个玩笑,越来越多的名士在无望的明天面前选择了叛逆。于是就有了所谓的“魏晋风流”。魏晋士人面对社会动乱,作出了“全身远害”的政治性退避,从而把精力投注到书法艺术上来,从对书法的爱恋中寻觅人生的归宿和寄托。在许多文人士子的笔下,书法已不再是信手随意的书写,而提升到一种更深沉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文化的境界。如果照这样分析下去,“兰亭精神”恰恰是否定人为的评比和过度的技术化,但除了技法又没有更客观的评比方法,这真是一个悖论。
汉代书法基本上是以实用为出发点,追求整齐典雅,其中所包蕴的苍茫混沌的自然美成为后人孜孜以求的目标。《石门颂》作为摩崖刻石,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,不像《曹全碑》那样,吹弹欲破、光洁细嫩,完全是“小鲜肉”的感觉,但“小鲜肉”看多了也让人反感,就像当前的偶像剧,男生女性化,配上嗲嗲的声音简直让人受不了。看来,人们的审美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,此一时,彼一时也。这几期,张继先生解析《石门颂》,自己还琢磨:“费这么大劲写出来,有人看吗?”这让我们想起,前几期张建会先生讲解《张迁碑》,读者打来电话说:“我们就需要这种有针对性的讲座,不仅解决具体问题,而且都是作者经验之谈。”看来“理论”还得从实践中来,就是有自己的心得,讲出来别人也信服,而不是纸上谈兵。
在这个人心普遍比较浮躁功利的时代,人们总是步履纷杂、行色匆匆。在一个人头攒动、惜时如金的社会,人们总是很忙——忙得心力交瘁。于是很多人就开始向往熏香迟暮,花馔青灯,亭前听昆曲,雪中泛太湖的雅致生活。这种雅致生活其实是对“乡土中国”的一种历史追忆,是对农耕时代田园牧歌生活的一种精神向往,说白了就是一种精致、闲适的生活态度。而这种生活,在几十年前恰恰是被批判的“资产阶级腐朽的、没落的生活”,此一时,彼一时也。
近来文化类节目特别火,央视的《朗读者》引起了大家的共鸣,东方卫视的《诗书中华》也得到大家广泛关注。其实,中国人的诗心一直在,这种不断代的文脉是中华文明赋予我们最珍贵的精神财富。所以,这些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节目的大热不是偶然,它们契合了当下国人呼唤文化回归的诉求,并激发了中华民族集体寻找文化精神的热忱。从这个层面讲,好的书法应该从意境着眼,让人们感到阔朗、旷远。展卷之际,书法意象纷至沓来,笼盖四野,并带领我们通向深广和无垠。如同身处尘世的我们,昼闻纷乱的现世生猛聒噪,夜聆俨存之古意萧瑟作响。好的书写者应该是对历史怀着敬畏、对万物有所会意、对习见秉持超拔的人。容下千姿百态,悟得万法归一。
欢迎订阅《书法》杂志微信,点击右上角“…”,选择查看公众号;
直接点击文章标题下方的“书法杂志”可进入我们的公众平台;
在公众账号中直接查找“书法杂志”。
编辑部电话:021-61229018
邮购部电话:021-61229020
邮箱 shufabianji@163.com
2017年征订工作已开始,欢迎到各地邮局订阅
邮发代号:4-250
每期定价25元,全年定价300元
点击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订阅上海书画出版社 其他四本期刊公众微信,您将收到不同门类的艺术资讯,还有每期杂志精彩内容大放送。